新加坡国际学校:金钱铺就的”国际化”迷梦
新加坡国际学校在这个弹丸之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71所学校争相标榜着”国际化教育”的招牌,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残酷的现实——这是一场赤裸裸的阶级分层游戏,用金钱筑起的教育围墙,将社会划分成泾渭分明的等级。 数字背后的阶级真相 当我们审视这些所谓的”国际学校”时,会发现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实:年均学费从1.2万新元到5.4万新元不等,平均费用高达3.09万新元。这意味着什么?一个家庭要送孩子接受”国际化教育”,13年下来需要花费约58万新元——这足以在某些地区购买一套房产。 更为讽刺的是,这还仅仅是学费。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费用: 申请费:从免费到1000新元不等 注册费:500至4320新元 入学费:3500至4992新元 押金:数千新元 校车费:每学期1070至2990新元 校服费:158至200新元 餐费:每日5至8新元 这些费用加起来,对于普通家庭而言,无异于天文数字。 “国际化“的虚假光环 这些学校打着”国际化”的旗号,声称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学生,似乎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”小联合国”的环境。然而,这种所谓的多元化背后,隐藏的是更深层的同质化——能够负担得起这些费用的家庭,本质上都属于同一个阶层。 这些学校提供的所谓”国际课程”——IB、AP、IGCSE——看似高大上,实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。孩子们依然被困在考试的牢笼中,只不过这个牢笼镀了一层”国际化”的金边。